消防應急逃生語音提示器經查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”網站證實,一種用于消防逃生的實用新型專利,最近獲得國家授權,這就是:消防應急逃生語音提示器。 據介紹,該專利的產生是基于以下原因: (1)人們普遍不知道商場、歌舞廳、影劇院等地方的安全通道、緊急出口位置。而這類地方人員聚集、擁擠稠密,一旦發生火災,死亡人數最多。去年吉林市“2·15”中百商廈特大火災死亡人數54人,200。年洛陽市“12 " 25"東都商廈歌舞廳特大火災死亡人數竟高達309人,社會影響非常大。 (2)火災現場通常因煙塵密度大能見度低,應急燈光照射受阻。據消防官兵介紹,洛陽大火時樓內“能見度太低,即使打著強光的燈也照不到半米。”這種情況在其它火場也常常遇到。 (3)由于煙熏火燎得人睜不開眼,人們看不清或無法看逃生標志牌;很多人忙于逃生,顧不上看標志牌。而且人們還有一種本能的從眾心理,哪兒人多就往哪兒跑。火災現場經常發現,很多死者都是聚在一起的。 (4)警鈴、警報聲大作,尖聲刺耳,此起彼伏,令人恐懼、驚慌,不知所措。即便是對火場環境熟悉的人,突臨其境也往往六神無主,急不擇路。吉林大火時,很多人發現一樓已被濃煙籠罩,就成群向三樓跑。不少人迫不得已選擇跳樓。 (5)火災初期往往沒有人指揮,而如果有人指揮則情況大不一樣。吉林大火時,沒人到商廈二、三、四樓通知浴池和舞廳人員疏散,導致浴池和舞廳的人員對火災毫不知情,沒能及時逃生。公安部門對能開口說話的49名傷者進行調查,有37人不同程度地反映當時沒有指揮疏散者,造成現場被困人員一片混亂和恐懼。 (6)人們的消防逃生常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加強。吉林大火時,一個衛生間搜出6具尸體,如果他們知道把毛巾、衣物打濕,捂住口鼻,就可能不會中毒窒息死亡。洛陽大火時,同樣在4樓,歌舞廳內309人中毒窒息死亡,而旁邊總務處辦公室里的人就把門緊緊關住,不讓外面濃煙進來,6小時后獲救。 由此看來,目前的逃生引導裝置和人們的自身素質確實存在一些問題。該專利的發明,試圖克服上述問題,旨在通過“人的錄音”,告訴人們往哪逃生、怎樣逃生。 該專利產品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:任何建筑物、船舶都有消防安全通道及出口,如安全門、樓梯、緊急出口等,該產品通常安裝在它們的上方,事先錄制好人的語音(其內容為本建筑安全通道及出口的位置,或怎樣安全逃生的信息,等等)。在發生緊急情況(如火災、停電、海嘯等),突然停(斷)電時,本產品立即工作,自動、重復播放錄音,提示人們往哪兒逃生、怎樣逃生。例如:“這里是安全出口,請往這里跑”、“這里是八樓緊急出口,請從這里下樓梯,千萬不要乘電梯”、“請用濕布捂鼻嘴”、“請降低身體姿勢沿樓梯快跑”、“請把防火門關上”、“請鎮靜,不要驚慌!”、“請互相幫助!”。 錄音內容是根據該建筑安全出口的實際位置、現場環境及預想的火災實況、提示人們往哪兒逃生等等需要錄得音,即根據需要“量身定做”錄得音,因而針對性強、具有實戰意義。同時,還可以錄一些提示人們怎樣逃生的方法,告戒人們沉著、冷靜,鼓勵人們自救互救、戰勝困難。由于錄音內容是自動地、反反復復地播放,意思表達非常清晰、準確,令混亂、慌張情況下的人們聽得清楚、明白,能夠照著去做。 北京天一滅火器年檢公司編輯轉發《消防應急逃生語音提示器》。 該專利的亮點是語音提示。聲音人性化,具有親和力,與警鈴、警報相比,不刺耳,不嚇人,不恐怖。它改變了幾百年來用警鈴、警報等單一聲音提示的做法,使聲音提示變得能給人們更多信息。 滅火器年檢/消防檢測/消電檢/消防維保/消防評估文章 |